就在今天的谈判桌上,加拿大仍没能让美国松口——美国坚持对加拿大商品征收高达35%的关税,态度强硬如初。
8月1日凌晨,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对加拿大商品的关税从原本的25%上调至35%,明确点名非CUSMA协议覆盖的商品都将执行新税率。
同时,若有人企图通过其他国家转运规避此关税,则关税率将被提升至40%。尽管加拿大团队一直在努力争取,但可见最终,还是没能让美国作出任何让步。
面对美国这一举措,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虽然对此感到失望,但加拿大不会动摇对CUSMA的支持立场,凭借该协议,加拿大仍是美国关税最低的贸易伙伴之一!”
卡尼在声明中表示,加拿大正大力打击芬太尼走私,全面加强边境管控,已投入前所未有的资源,增派数千名执法和边检人员,并启用空中巡逻与情报手段。
卡尼还表示,加拿大走私到美国的芬太尼只占1%。
而当被问及“加拿大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否影响贸易时,特朗普回应称“不喜欢但不是交易破局点”,并表示当天尚未与加拿大进行过通话。
美加两国在贸易问题上并非一帆风顺,紧张关系早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时期就已显现。
美加曾陷入长期紧张谈判
2017年,特朗普政府高调抨击原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认为该协议让美国“吃了大亏”,多次威胁要退出。
面对压力,加拿大与墨西哥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
尤其是加拿大,一度被排除在初步双边协议之外,陷入外交孤立。
美方要求重新设定包括农产品、汽车、钢铝关税和知识产权在内的诸多条款,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
面对巨大的压力,加拿大政府没有妥协退让,双方展开激烈谈判,并进行对等反制。
经过一年多的拉锯战,双方最终在2018年9月达成新版协议——CUSMA。
加方虽然做出部分让步,在开放乳制品市场、汽车零件原产地规则等领域做出调整,但也成功保住了最核心的利益——维持了北美自贸区的基本框架,保住了争端解决机制,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出口市场。
美加贸易谈判破裂
特朗普再度执政期间,迅速重启了“贸易优先”政策,宣布对加拿大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能源产品10%除外),理由是“保护国家安全”。
加拿大随即宣布对价值$300亿元美国产品征收等额25%反制性关税,涉及农业、制造、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同时,加方表示将逐步扩大反制范围至$1250亿元。
卡尼上任后试图与美方重启谈判以缓解关税压力,但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谈判始终难有实质进展。
当加拿大提出向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时,特朗普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于2025年6月底宣布终止所有贸易谈判,还警告将开征新一轮关税。
加拿大保守党领袖博励治在面对特朗普政府加关税一事时,公开表示这是“规模庞大、不公正且毫无正当理由的”举动。
博励治对此表示:“加拿大政府必须坚守立场,他在对美强硬立场上与卡尼政府保持一致。”
最终,这场反复拉锯的谈判未能阻止美方关税落地。
7月31日,美国如期签署行政令,对非CUSMA商品正式加征35%关税。
加拿大这些商品遭美重锤
由于加拿大对美国产的冰箱、洗衣机、烘干机和HVAC设备征收反制性关税,而美国方面对进口金属加征50%关税,导致进一步推高家电制造成本,其中:
日常家电:加拿大市场冰箱的价格同比上涨约2%,洗衣机和洗碗机类产品涨幅达4.5%。
汽车产品:特朗普政府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和卡车征收25%关税,并叠加金属税,加拿大虽有限反制,但新车价格同比上涨超5%,二手车价格也随之升高。
食品杂货类:加拿大对美国产花生酱、番茄酱、果酱、橘子、果汁、意大利面等征收反制性关税,果汁价格同比上涨7.5%,罐头汤因受钢铝税影响上涨8%。
超市约7500种商品被贴上关税标记“T”,平均销量下滑达20%。
服装与鞋类:价格同比上涨2%,虽涨幅不大,但打破了过去20年整体下行的价格趋势。
住房与装修类:加拿大对地毯、地板、屋顶瓦片等美国产品征收反制性关税,导致水管、结构钢材、公共设施等装修相关品类价格上涨。
数据表明,房屋维护与修缮成本略有上升,安省等受关税影响严重的省份,住房开工量已下滑8%至26%。
他国关税概览
除了加拿大的最新关税政策外,根据CBC最新报告,现在其他国家的关税情况如下:
英国。征收10%税率,盟友关系强。
日本、韩国、欧盟。整体适用15%-20%之间的税率,属于已与美国达成互惠贸易框架的国家与地区。
印度。征收25%,涵盖多个类别的出口商品。美方对印度的“互惠关税”改革进展不满。
巴西。征收50%,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一档,被美方认定为“不公平竞争”的代表。
墨西哥。继续享受CUSMA协议待遇,特定商品征收25%,大部分商品关税维持在0%-3%,属于豁免范围。
从大局来看,加拿大当前被征收的关税远高于大部分国家,这种明显的不对等待遇不仅破坏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初衷,也严重冲击了加美之间长期建立的贸易互信与稳定关系。
加拿大能不能拿出有效的反制对策,仍有待观察。
信息来源:CBC, BBC, Global News, Reuters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