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心勃勃地要承担25家原Hudson’s Bay的租约,到如今的几乎“大势已去”,BC省“华人女首富”刘伟宏这几个月的经历,已然可以拍一部电视连续剧。
就在这两天,一则消息在中外媒体广泛报道,将刘伟宏又推上了风口浪尖,私联法官,寻求法官帮助!
刘伟宏信中怒指“律师腐败”
根据《环球邮报》报道,安省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办公室,对刘伟宏进行了训诫。
因为她向负责零售破产案的法官私下发送了两次电子邮件,来推进她的收购进程。这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会被视为“骚扰通信”,法官勒令她不能再这么做。
在法官还曝光了刘伟宏私下写给律师的信件中,刘伟宏表示自己“不得不主动解释一下我是谁”。并讲述了刘伟宏在中国的成长背景和移民加拿大的经历。
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将通过改造,再次创造辉煌。”
在另一封信中,刘伟宏则是请求法官“维护正义”,暗指其他当事人的律师存在腐败行为,刻意刁难收购。并附上了多封Hudson’s Bay律师致她的警告信,敦促她尽快配合,否则交易将告吹。
的确,目前刘伟宏已经支付$600万元,于上月接管了自己品牌Central Walk旗下购物中心的三家Hudson’s Bay门店租约。
但在第二笔接管另外25家门店租约,并附带$940万定金,相当于$9400万的购价时,却遭到了其余房东的一致反对。
反对的理由大家也早已耳熟能详,无非是指出刘伟宏尚未充分说明自己对这些门店的使用计划,也没能提交足够详尽的商业规划。
比如,Hudson’s Bay的律师多次强调,刘伟宏需尽快向业主提供一系列关键材料,其中包括:一份最终版本的商业计划,内容需明确列出未来五年内各门店的装修方案、商品结构、市场策略以及财务安排等核心细节。
刘伟宏被逼无奈,才选私联?
接下来的事,大家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都看到了:刘伟宏本应在几周前带着律师出席安省高等法院的听证会,继续推进她的收购案。
然而听证当天,她的律师却“突然缺席”,刘伟宏只能孤身一人出庭,最终导致听证会被迫再次延期。
对此,刘伟宏对媒体表示,她的律师在听证前的那个周日“临时中止合作”,原因是她拒绝支付对方额外要求再多加的$300万元律师费。
而Miller Thomson律师事务所则否认这一说法,称刘伟宏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并不再透露更多细节。
眼看官司缠身、四面楚歌,刘伟宏也只能出此策略,连续两次私自写小作文“诉苦”。
但这一近乎孤注一掷的做法,也让一些曾经支持她的华人网友也态度大变,如今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嘲笑与谩骂,认为这些行为很幼稚、甚至直言“丢了华人的脸"。
无论换哪个华人富豪,交易都无法实现?
无论如何,现在的刘伟宏很难吃下Hudson’s Bay的这块大蛋糕。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声音认为,作为经营了数百年的老牌白人商场,他们自然不希望让华人成为商场的新主人,进行大刀阔斧地、东方化的改革,哪怕是在包容、多元的加拿大。
因此,换其他华人富豪来,也不会成功。
但也有更多的人表示,Hudson’s Bay已经沦落到这般田地,难道会拒绝资本?
如果刘伟宏真的有实力、有诚意来接手租约甚至收购商标,他们应该欢迎才对。
的确,此前也是有华人成功吃下老牌白人公司的“蛋糕”。
就比如四季酒店Four Seasons部分股份被中国资本收购、沃尔沃被中国吉利集团收购、始祖鸟被中国安踏集团收购。
由此也能看出,刘伟宏对加拿大的法律体系和收购规则还没真正吃透,还在用中国式的人情世故来应对这些难题。
哪怕收购彻底没戏,刘伟宏也算成功?
事已至此,哪怕收购租约彻底没戏,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刘伟宏其实也算成功。
毕竟她从从只在中文社交媒体被熟知,到成为全网红人,毕竟各大主流媒体给她的标签都是BC Billionare —— 来自中国的女亿万富豪。
这年头,“黑红也是红”,刘伟宏和她的“草台班子”团队似乎深谙这一点,在网上获得了巨大的曝光量、创造了无数的话题。
她也被誉为温哥华“头号网红大妈”。
至于她收购的Tsawwassen Mills商场,其实经常去逛的话大家能发现,生意确实比收购前要更好,即便商场里出现了一些看起来很土的装饰,但人气、营业额才是硬道理。
然而,经历了私下联系法官这种闹剧,就算她获得了足够高的人气,但今后是否还有本地资本愿意与她进行合作、交易,也就不得而知了。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