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温的Lynn Canyon公园因跳水又“火”了一把。夏天天气一热,清凉溪水配上高高的岩石,成了不少年轻人心中的“挑战打卡地”。
但刺激归刺激,危险也不止一点点——这不,已经有人已经被抬上担架了!
Lynn Canyon公园每年吸引超过50万人次到访,公园内有吊桥、木栈道,以及贴着警示牌的悬崖小道,部分悬崖高达10米以上。
最让人“上头”的,就是那些俯冲入冰冷水池的“刺激跳点”。
据CityNews报道,这段时间救援非常繁忙,政府也在关键跳崖点增设了带Z世代风格的警告牌:“你那条爆款跳水视频,最后拍到的是病床”、“朋友为你点赞,急救员只想下班”。
标语真的能劝住年轻人吗?
面对贴出来的“网感”警告标语,不少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A:“你越禁止,人们越想做。你立个牌子鼓励大家拍爆款视频,再派个人帮你调好摄像角度,反倒没人感兴趣了。就像我每天上下班,限速80的路上有人开60,限速60的有人偏开80,这就是人性。”
网友B:“新牌子只是补充,原本写着受伤和死亡的数据,也没什么用。省省吧,年轻人一贯不觉得自己会出事,那些标语说不定会是他们跳崖后的荣耀。”
网友B:“新牌子只是补充,原本写着受伤和死亡的数据,也没什么用。省省吧,年轻人一贯不觉得自己会出事,那些标语说不定会是他们跳崖后的荣耀。”
这些评论中有调侃和无奈,标语的效果,只能看有没有人真正把它当回事,如果想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只能严厉的制定规则和派人24小时巡逻。
因此,即便绝大多数危险区域早已被围栏封锁并张贴了警告标语,但不少人仍会越过护栏、走进封闭区域,只为来一跳“惊艳全场”的视频。
警方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明确劝导:“虽然在Lynn Canyon跳水不违法,但我们强烈不建议这么做”。因为这不是勇气的象征,而是对生命安全的漠视。
此外,Lynn Canyon公园明令禁止饮酒,但跳崖的人群中,很多人还是会偷偷喝上一点“壮胆”。
消防局长Mike Danks警告说,人在酒精影响下本就判断力下降,再加上悬崖边本身就湿滑、路窄。随时可能脚下一滑就出事,或者跳下去时直接撞到岩壁。所以一旦发现,有权当场对喝酒的人处以罚款。
而且此类事故发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就在2024年7月,一名20多岁的男子在北温Lynn Canyon的Twin Falls区跳崖落水。
消防、警方和救援队迅速出动,甚至动用直升机吊运,但他最终还是在送医途中不幸身亡。
天津跳水大爷跳到警察都“认输”
跳水这件事,可不仅仅在加拿大火,在中国天津,跳水大爷也成了网红“限定IP”。
每天都有一群退休大爷轮番登场,“空翻转体”“凌空俯冲”,还有拄着拐杖也要来参加,这俨然成了本地一景。
不少游客甚至专程打卡围观,还有年轻人现场模仿挑战。
更离谱的是,围观群众仿佛在看奥运现场,有人举起手机录像,有人当场给动作打分:“这个空翻8分,这个水花控制得很好,10分!”场面一度堪比民间跳水大赛,既热闹又危险。
在这样的“围观狂欢”氛围中,不少年轻人也被现场“怂恿”:“跳一个吧,没事儿!””是不是男人了”类似刺激性语言。
有人明明不会游泳,却也在众目睽睽下一跃而下,结果不但呛水,还直接被水面拍晕,险些酿成严重事故。
而面对越来越大的安全隐患,警察已经多次劝导,但大爷们跳得不但稳,还很有戏。
一位跳水常驻嘉宾现场还不忘自带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大爷我成魔不成仙!”有网友无奈调侃:“警察已经选择放弃了。”
只不过,笑归笑、跳归跳,危险也是真的。看热闹的多,意识到风险的,反倒不多。
最近气温节节攀升,无论是在加拿大的溪谷、还是中国的水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跳水、跳伞、滑翔伞等“凉快又刺激”的方式过夏天。
跳水成了“平民极限运动”,跳伞成了“朋友圈背景图”,但这些刺激项目,虽酷,但风险也真不小。
小提醒附上:
跳水,一定要确认水深、水底情况,千万不要酒后或被怂恿下跳;
跳伞下水,务必选择合规有认证的专业机构,提前培训,检查装备,听教练
指挥;
温差风险,溪水或高空温度远低于体感,可能导致低温症或肌肉抽搐;
不要因为”大家都跳了“或”想发个视频“而忽略身体极限!
信息来源:CBC, CityNews, 微博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