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司法部正式请求法院,要求解封与爱泼斯坦案相关的大陪审团笔录。
此事一出,这起轰动全球的丑闻,再次掀起了政商名流的震荡。
对于部分尚不了解此案的公众而言,或许会好奇:爱泼斯坦究竟是何许人也?
表面上看,他是一位亿万富翁,游走于上流社会,与各界名流往来密切——
他曾与美国总统共进晚餐,与英国王子亲密合影,更与众多商界巨鳄关系匪浅。
然而,在这层光鲜外衣之下,他却是一个操控未成年少女、构建庞大性交易网络的罪犯。
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爱泼斯坦以“慈善资助”或“工作机会”为诱饵,诱骗未成年女孩为他和他的贵宾提供性服务。
他更是在私人岛屿等多处设立“猎艳陷阱”,受害者众多,案件性质之恶劣到令人发指。
爱泼斯坦案件为何备受关注?
爱泼斯坦之所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不只是因为他本人是一名已定罪的性犯罪者,更在于外界怀疑他可能掌握了一份尚未曝光的“权力黑名单”,这份名单牵涉之广,令人震惊。
尽管爱泼斯坦早在2019年就已在监狱中死亡(官方称为自杀),但公众对于“真相是否被掩盖”的质疑始终未曾平息。
他的突然死亡,加上案件调查中的种种“巧合”,例如监控故障、看守疏忽、部分资料被封存。
这些问题都进一步激发了关于司法独立性、政治干预、名流豁免权的社会讨论。
这场案件的每一步推进,都不仅关乎个案真相,更关乎公众对司法体系的信任。
正是因为这些,美国副司法部长Todd Blanche正式向法院提交申请解封笔录申请。
他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让美国公众了解真相,是本届政治最重视的事情之一。”
检察官表示“结果可能令人失望”
尽管司法部高调喊出“要透明”,但多位前联邦检察官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表示公众可能会过于高估这些笔录的爆炸性内容。
笔录内容本身有限,它更像一份“法律文件草稿”,而非“内幕黑名单”。最多可能只有几百页。
即便法院同意解封,也必须对其中涉及的未成年、未指控第三方、或仍在上诉的相关人进行大面积删减。
这意味着公众看到的版本,很可能是“该打码的打码、该省略的省略”。
此外,外界一直猜测爱泼斯坦的名单列表,但这些内容并未出现在大陪审团笔录中。如果公众期待值过高,反而很容易失望。
爱泼斯坦的“那点事”,法庭敢写进去吗?
值得注意的是,爱泼斯坦和特朗普的关系也始终扑朔迷离。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03年爱泼斯坦50岁生日纪念册中收录了特朗普的亲笔信,信中包含手绘裸女轮廓和轻佻内容。
但特朗普方对此强烈否认,称该贺卡“完全是伪造的”,并指责相关报道为“恶意诽谤”。
他还放出狠话,扬言将起诉《华尔街日报》、新闻集团以及媒体大亨默多克本人。
事实上,两人的名字早已多次被联系在一起。从私人派对到公开合影,他们的交集远比这封争议贺卡所揭示的更为复杂。
上世纪90年代,特朗普曾多次与爱泼斯坦共同出席社交活动,更在采访中以"兄弟"相称:"他是个很棒的人,我们有个共同点——都欣赏美女"。
然而,在爱泼斯坦被捕后,特朗普立刻选择与他切割,并断联表示:“和他不熟,已经好久没联系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总统竞选期间他曾承诺当选后将全面公开"萝莉岛客户名单",但入主白宫后却改口称"这份名单根本不存在"。
这一反转引发舆论哗然,马斯克甚至也为此公开谴责特朗普"背弃承诺",并宣布成立新政党,誓言将彻查此案列为首要任务。
在所有和爱泼斯坦交好的人中,比尔盖茨是比较特别的一个。
他是在爱泼斯坦已被判定为性犯罪者之后才开始和他产生联系的,也就是说,在明知这个人是个性犯罪者的前提下,比尔盖茨依然选择了和他来往。
这些看似”八卦味十足“的插曲,其实并不是无关痛痒。恰恰相反,它们正是公众希望看到大陪审团笔录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现在才要求解封?
说白了就是顶不住各方压力了。老百姓天天在问,媒体不断曝光,政客也开始表态,还有人喊着“要透明,公开”,也有人借机刷存在感。
再加上社会对司法信任本来就不高,政府如果还一味封着,真的要被群众骂隐瞒真相和同流合污了。
这时候公开,不只是为了回应真相,更是为了保住一点制度的脸面。
信息来源:Global News, 微博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