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高分就能进哈佛?英美名校真正要的是这群人!揭秘最新申请法则!

2025-07-09     温房网 224 2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加拿大高中生开始瞄准英国和美国的顶尖大学,希望跻身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名校行列。

然而,面对录取率不到5%的超级名校,仅仅有高分并不足够。

那么,这些世界顶尖学府究竟真正看重学生哪些特质?对于来自加拿大教育体系的申请者,又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动招生官?

学生的父母是否必须拥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是否必须排名全校前三?
普通家庭又该如何规划和准备?是否需要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就开始申请布局?
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专长,又该怎么办?

为了帮助温房网粉丝更深入了解名校录取逻辑与申请细节,掌握最新升学趋势,新趋势温房网将于下周五(7月18日)举办线下讲座《名校之路,从规划开始》的英美升学线下讲座。

届时,将有特邀教育专家将为您深入解析:英美名校的最新录取趋势、申请必备要素、完整时间规划,以及英、美、加三国教育体系与留学路径的对比分析。

有兴趣的粉丝请点击下面的小程序报名!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学术能力只是入场券

必须先承认,学生的GPA虽是进入顶尖名校的门槛。但对于牛剑或常春藤联盟这样的大学而言,好成绩只是基本要求,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对于加拿大高中生而言,GPA要保持在年级前5%-10%,并选修IB、AP等难度较高的课程组合。

如果想申请的是美国名校,即使很多名校取消了SAT等硬性要求,但对于国际生而言,高分仍具有“风险对冲”作用。

英国的大学则是更强调学术表现,特别是牛津、剑桥等,往往要求学生参加入学考试(如 BMAT、MAT、STEP、TSA),这类测试往往远超高中水平,考察的是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潜力。

也就是说,学生的成绩不够,会直接被筛掉;成绩够好,才有资格被进一步考察其他方面。

名校更要的是“有故事”的人

和英国以学术为绝对核心不同,美国名校,特别是像那些常春藤院校,在招生上更强调“全人教育”(Holistic Review),追求学生的多维成长。

他们希望看到的不是“标准优秀”,而是“独特有趣”。在录取一个学生时,往往会考虑:“这个人是否具备改变世界的潜力?”

因此,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从来不是一份完美的成绩单,而是你能讲出怎样的“故事”:你是谁?你关心什么?你曾经主动做过什么?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才是录取官最想了解的。但至于怎样在自己的简历上完美体现,也是需要技巧和话术的。

什么样的特长能加分?

除此之外,特长,也是申请顶尖大学时的关键亮点。但是否加分,并不是有了就行。

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小明在高中时期获得了俄罗斯方块比赛全球前十的成绩,那么这个成就若用于申请医学、法学等专业,可能并不会带来额外加分。

但如果他申请的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游戏设计等专业,招生官反而可能会关注他在游戏开发、逻辑分析、反应速度、模式识别等方面展现出的潜力,反而这项经历为他的申请大大加分。

所以,家长和学生想要申请名校前,就应当考虑好:

学生是根据现有特长去选择专业,还是根据理想专业去补足特长;

那些“看似冷门”的特长,如何转译好,成为让招生官印象深刻的“Hook”;

哪些专业对特长看得更重?哪些特长最容易建立专业连接?

“选对特长”也是一门学问。每位学生的成长路径和个性特点不同,因此适配的选择与规划也应是因人而异。

活动经历的深度,远胜于广度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课外活动。招生官不会因为你在简历上堆出一串社团名、义工时数,就自动给予高评价。

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更关注的是,你在活动中承担了什么角色?是否体现出真实投入?是否体现了你关心的问题、独立的判断、组织能力,甚至影响力?

尤其美国高校在评估学生时,极度在意这种“从无到有”的能力 —— 能否把一个小小的想法,落实为真正的行动。

Doer(行动派)和Joiner(参与派)面试官靠什么因素判断,什么样的职位经历他们又会更加喜欢?

正如哈佛曾在一份招生资料中提过,他们在挑选“未来会改变世界的人”,而不仅是“在课堂上表现好的人”。

总而言之,申请名校也是一门学问。把握不准方向和策略,很可能与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加拿大高中生申请英美顶尖大学的关键细节,欢迎扫码下方,联系我们报名,参加线下讲座分享会,提前掌握顶尖大学的录取法则,向梦想院校更进一步。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

 unnamed.jpg

做个看完就转的好同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