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人们都在谈论加拿大的租房市场如何疯狂:只要你有房子可以出租,不管在哪、不管多贵,你都能用心仪的价格租出去,因为实在是太缺房了。
尤其在温哥华这样的城市,在地段好的区域租房,甚至可以比市场价高很多,还有人排队租,其中的代表是UBC —— 学生宿舍太少,学生又不想住太远,只好在校园里或者周边找房。
然而有一位住在UBC附近的华人房东却在社交媒体上诉苦:我的房子空了快一年了,都没人租,太不可思议了!
两卧室后巷屋,$3200没人租
这位华人房东居住的位置距离UBC大约五分钟车程,出租的是他两卧室的后巷屋,面积800多平方英尺,要价每月$3200。
根据各大租房平台数据显示,温哥华一卧室平均资金价格在$3000上下,两卧室逼近$4000,这样来看的话,这套后巷屋的要价似乎并不昂贵,可为什么却租不掉?
在这位房东看来,要价不仅不贵,还低于两卧室公寓的市场价,再加上处于温西最舒服、最安全的社区,临近UBC校园,应该抢着租才对。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网友表态:多种原因导致
有不在少数的华人网友认为,问题并非出在后巷屋上,而是出现在“UBC附近的后巷屋”上。租房的学生无非是两种群体:预算高的和预算低的。预算高的,会直接选择在更靠近校园的地方租公寓。
公寓既有景观、又能步行上学,周边交通更方便、生活配套设施更多。重要的是,自己留学,就算和朋友一起,一套500、600平方英尺的公寓完全足够,何必要去租比较大的后巷屋?
如果要选择“寄人篱下”的生活,那一般是预算很低的学生,会去租独立屋的地下室或者某个房间,一般不会超过1000多。学生们普遍不太愿意花动辄3000的价格,去住独立屋的后巷屋这种“附属房”。
学生们又普遍是“懒人”,哪怕租个城市屋也属于有物业管,后巷屋却得自己管,还得跟房东共享车库、垃圾桶、院子,不够自由。此外,就算距离UBC只有5分钟车程,可对于没车的学生而言,坐公交可能需要20、25分钟。
如果后巷屋不是在UBC,而是在温东、在其他一些以家庭为主的社区,那么可能会有不少家庭需求,比如一家三口来租,但在UBC周边的话,地点有些尴尬。
其实这些原因基本就能解释为什么UBC周边的后巷屋,每月$3200的租金无人问津。在网友看来,如果房东能吧价格压到2500~2800,说不定有所转机。
有目光放的比较长远的网友认为,这可能不是个例,而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因为此前联邦政府已经出台政策,会减少留学生数量。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院校之一,UBC自然会受到不小打击。
本地华人论坛上有网友担忧:“我家长期在UBC附近提供租房,从不缺租客,但之后真的就不好说了”。就像省府打压短租那样,如果专门在租金回报率高的UBC旁投资公寓出租,今后会不会遭遇窘境?
不考虑UBC,后巷屋到底适合住吗?
大多数网友都认为UBC学生不太愿意租后巷屋,或是这名房东的定价过高,但有网友却直言:“你们谈论的都是学生、校园、价格,难道就不说说后巷屋本身的居住价值吗?”
温哥华后巷屋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本拿比也加入了“后巷屋”大军,说明这是一种被政府认可的房型,因为能在一块土地上“变”出一套独立式住宅。并且后巷屋普遍比较大,能满足家庭需要。
在本地华人论坛上,有华人网友提出疑问:同样的价格,你会租900平方英尺的后巷屋,还是700平方英尺的公寓?结果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公寓更合适。
最直接的理由是:后巷屋看似拥有独立屋的优势,比如安静、舒适、容易出入,其实却根本不是独立屋的居住体验。说一点就足以打消不少人的念头 —— 你在后巷屋没法不拉窗帘,否则被独立屋里的房东看的一清二楚。
既然后巷屋连安静、隐私的优势都不具备,那为什么不选择价格差不多、交通方便很多、景观好很多的公寓呢?不是说后巷屋不可取,只是它注定只适合小部分人。
比如,父母将后巷屋租给子女,或者让子女住独立屋,自己住后巷屋;再比如,后巷屋租给亲戚朋友,双方经常有往来的那种,而不是租给完全的陌生人。
从租客角度,租后巷屋看起来性价比不太高,那为什么不少房东还要造后巷屋?道理也很简单:二三十万的造价,能造出一套八九百平方英尺的两居室小楼,就算租金价不高,回报率也比专门买一套两卧室公寓高。
对独立屋屋主而言,后巷屋属于一种“福利”,即便不租出去,只是自己用的话,还相当于给房子扩充了面积,何乐不为呢?
所以,后巷屋是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的,只是不适合所有人租、不适合定太高的价格而已。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