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1日,是加拿大的国庆日。但是,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却也提示着我们华人在加拿大曾经的屈辱和黑暗历史。
百年耻辱
1923年7月1日,加拿大颁布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旨在阻止华人移民,而罔顾华裔社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服务和建设加拿大的卓越贡献。
根据该法案,已经在这个国家的华裔加拿大人——包括那些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人——都必须登记并携带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否则将面临被驱逐出境、罚款或监禁的风险。 这是和平时期唯一一次对非原住民社区提出这样的要求。
《排华法案》有效地关上了华人移民加拿大的大门。1923年至1947年该法案最终取消时,只有不到50人(根据一些消息来源,只有15人)被允许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
1921年,加拿大接纳了2707名中国移民。 1924年,这一数字锐减到3人。 到1925年,仅有1人。
排华法案出台之前,华人移民加拿大的道路就异常艰辛。
1885年开始,政府向华人征收人头税,每个人要缴纳50加元才进入加拿大。 这个费用后来涨到100元,然后是500元,大约相当于当时两年的工资。
再加上当时国际旅行困难重重,华人社区惯常的做法是男子先行来到加拿大西部定居,站稳脚跟后再把家人接过来团聚。
但1923年排华法案的出台让这一切沦为泡影。无数家庭因此天各一方,母亲们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独自照顾孩子,丈夫们忍受了数十年的孤独。有一些家庭关系永久破裂,再难弥补。
华裔加拿大人共同行动基金会 (ACCT) 主席鲍胡嫈仪女士 (Teresa Woo-Paw ),前阿尔伯塔省议员对此记忆犹新。
她的父亲在41岁时才见到她的祖父。“我的祖父母分居了31年。我还知道在卡尔加里的一些人从未见过他们的父亲。……加拿大人从未真正认识到或了解这种伤害。”
鲍胡嫈仪女士将1923年至1947年的黑暗时间描述为“家人离散的24年。……这在社区引起了很多冲突,对当地企业造成了损害。 家庭分离简直是毁灭性的。 这使得加拿大华人几乎不可能真正定居和扎根。”
到1931年,多伦多的华人男女比例为15比1。 在卡尔加里,中国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2比1。 在温哥华,华人男性数量是女性的11倍。
最终,法律的自然后果变得显而易见。 加拿大的华人人口开始下降。
1931年,居住在温哥华的华人有11592人。 到1941年,只剩下5973 人。
1921年至1951年间,加拿大华人总人口减少了25%。 换句话说,《排华法案》不仅阻止中国移民进入,还迫使许多已经在这里的人离开。
受排华法案影响的不仅仅是华裔加拿大人,以及未来的华裔加拿大人。 加拿大也为其偏执和种族主义付出了代价——失去了那些被拒绝入境的人的才华和干劲。 其中,BC省和AB省为其不宽容行为付出了最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因为它们吸引了一些最大的华人移民社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寻求加拿大政府承认 1923 年排华法案为加拿大国家历史事件(National Historical Event)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至今日, 我们在公平获得支持和服务以及充分公民身份方面仍然面临障碍。 结果是领导层缺乏代表性,也没有参与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历史是种族偏见的根源,它已经并将继续嵌入系统性障碍,使少数族裔长期被排除在领导角色之外。
它存在于我们的教育、媒体、政府、社区和家庭中。领导角色的某些属性被认为是优越的。今天,不同背景的加拿大人能否以真实的自我引领加拿大社会?这依然存疑。
统计数据证明,尽管多年来关于多样性的讨论堂皇而热烈,但种族化的加拿大人在决策桌上并没有获得公平的代表性。
华人社区更是面临着反华和反亚裔仇恨的死灰复燃。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种族歧视、对中国政府干涉加拿大政治的无理指控和闹剧一样的调查,都让加拿大华裔,包括政治家和社区领袖,不无悲哀地发现自己又一次面临熟悉的挑战:被抹黑并成为替罪羊。
对此,华人社区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对种族主义保持警惕,并且积极行动起来。
7月1日,加拿大国庆日,也是已经被很多人无意或者有意遗忘的华人“耻辱日”。
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和不确定的经济前景下,这段黑暗历史的百年纪念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中如期而至。
当我们庆祝这个特殊的国庆日时, 我们一定要纪念加拿大华裔的非凡遗产,他们为我们所热爱的国家作出了如此多的贡献。
我们也要确保吸取历史教训。
此时此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持清醒和团结。各种背景的加拿大人都需要了解历史的真相,记取白人至上、偏见和仇恨的悲惨代价,以及建立在种族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政策的破坏性影响。
深刻反思我们共同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并在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社会。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