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大温子民开始陆陆续续收到了加强针的邀请,接种点也是一日又一日排起了大长龙。然而,总有一小部分反疫苗人士担忧副作用到现在连一针都没打过,甚至我们听过一些更离谱的事有人为了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宁愿去主动感染病毒也不愿意打针,毕竟现在很多的说法是如果不幸中招,也就是经历一场“大号流感”而已。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打疫苗的利处远远大于带来的副作用,而如果真的中了新冠,无论是病毒给你带来的持续性影响还是后遗症,都比你想象地严重的多。
就在昨天,WHO世卫组织再次发出警告称,Omicron变种有望感染超过一半的欧洲人,但不应将其视为类似流感的地方病。高级应急官员Catherine Smallwood说,“我们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病毒正在迅速发展并不断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当然还没有到可以称之为流感病的地步。”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在昨日发表言论,“国外有50%-60%患者出现持续性症状或后遗症,但普通的流感不会导致这么多,不能掉以轻心!”
(图源:微博)
并非每个Omicron带来的症状都很轻
“轻症”“可自愈”是目前许多人对Omicron变体的一个认知,但真的是这样吗?死亡数没有清零是个事实,每天躺进ICU病房的人数在激增也是个事实。
昨日BC省的Covid-19数据显示,住院人数在一周内增加了50%以上,仅在昨天一天,就有近100人接受了急症护理,而全省也正在面临45个长期和急性护理院的爆发。
有网友也是直接发出了犀利的吐槽,“轻症、痊愈的那些人才会在网上这么积极地发声,而那些重症或者死亡的还有机会发声吗?”
而今日一早来自CTV的报道也证实了Omicron变体不应该被归为“温和的”。
全球健康教授说,“不受控制的Omicron传播可能导致潜在的更危险的变异。”
当31岁的Darrin Rigo在12月下旬检测出COVID-19呈阳性时,他认为因为自己接种了双重疫苗所以症状估计会在几天内缓解。但14天过去了,Rigo的病情却迅速恶化。
“头感觉要爆炸了,非常强烈的鼻窦痛和压力感,太累了,整个人大脑就像污泥一样”是Rigo日夜煎熬的感受。
另一位41岁温哥华女子Marie Strom在去年年底出现了新冠症状,但症状却持续了数十天,她对自己症状的形容是“无法动弹,全身都痛就像被公交汽车撞击过了一样,当尝试要下床走路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疲倦或是头晕目眩。”
(图源:CBC NEWS)
而早前一位在南非感染Omicron的华人小伙子形容自己的症状为“肺部在冒火、头痛、彻夜难眠。”就算结果转阴后,他鼻子仍然闻不到10厘米以外的气味,而在做跑步游泳等运动时也是气不够用。
痊愈了就没事了?
后遗症将会是一切最新的开始!
经历了一番折磨后痊愈了,是不是就可以鼓掌庆祝了?真相永远是残酷的,因为恐怖的后遗症,将会依然缠绕着许多人。为何当国外抱着“与病毒共存”的信念之时,国内依然竭尽全力也要做到“清零”,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新冠带来的后遗症不容忽视。
虽然大魔王Omicron仅横空出世了2个月的时间,对于其是否有后遗症还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观察,但它再厉害也只不过是新冠病毒大家族中的其中一员。而对于那些在新冠大流行刚开始之时就确诊过的患者们,如今怎么样了呢?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后遗症带给感染者的 将是持续多年的阴影
去年年底来自一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发表在《医学前沿》上的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在确诊的一年后都出现多方面的后遗症。其中56.7%的患者肺功能受损,55.7%为CT结果异常。其次是线状阴影(47.4%),纤维化(17.5%),磨玻璃影(16.5%)和支气管扩张(14.4%)。
最常见的后遗症为睡眠困难(43.3%)、呼吸急促(40.8%)、疲倦(35.8%)以及关节疼痛(32.5%)。
“长期新冠”带来的永久性伤害
同时,感染者在痊愈后长期的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数据表明41.7%患者持续性焦虑,37.5%出现抑郁症状。中国学者一篇发表在《柳叶刀》的论文揭露了感染者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估也很低,其中11%认为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29%经历了身体的疼痛和不适,26%则一直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
而根据WHO的说法,COVID-19可导致持续的健康状况不佳。大约25%的感染者会出现持续至少一个月的症状,20%在12周后仍感到不适。这些患者群体可被描述为“长期COVID-19”,而他们会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且无法解释清楚的异常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认知功能障碍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肌肉无力和心悸等症状,而他们的嗅觉、味觉、甚至是肺、心血管、神经系统也会产生不同的长期影响。
来自美国和墨西哥的一项研究显示,出现长期新冠(感染后14天至110天)症状的感染者高达80%,而产生的后遗症达到了55种。
五个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 (58%)、头痛 (44%)、注意力障碍 (27%)、脱发 (25%) 和呼吸困难 (24%)。
其他症状包括肺部疾病(咳嗽、胸部不适、肺扩散能力降低、睡眠呼吸暂停和肺纤维化)、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神经疾病(痴呆、抑郁、焦虑、注意力障碍、强迫症)。还以一些少数症状为脱发、耳鸣和盗汗。
几项研究报告称,疲劳、脱发以及活动后需要多呼吸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此外,一项新的加拿大全国性研究表明,即使是轻症也可能导致5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行动能力和身体机能下降的几率更高,这突出了数十万人可能因这种大流行而需要身体康复。这包括在进行家庭活动时遇到困难,比如上下楼梯,甚至只是从椅子上站起来。
这项研究在今日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研究了2020年全国24000多名加拿大老年人的流动性数据。在研究中,94%的患者不是重症,只有7人报告说他们曾因病毒住院。数据显示,大约18%的患者在家中四处走动的能力越来越差,25%的患者报告身体机能有所下降。
如果正在阅读文章的你们是90后,那么你们的父母将属于这一人群。
除了老人,这项研究还报道了一小部分经历了感染的儿童也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后果。
研究中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增加,而非常年幼的儿童风险较低。该研究将严重后果定义为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心脏病发作或心力衰竭、中风、感染性休克、脑炎、呼吸衰竭或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研究都混合了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没有一项研究按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就算是年轻力壮的运动员,出现在感染痊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跑步力不从心早已不罕见。
新冠病毒反反复复,想必没有人愿意舍身冒险,也没有人愿意余生都活在这阴影之下,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你身边的人,大家是真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