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开学!BC省一半小学生一针没打 要不要送孩子回去? 父母从未如此纠结

2022-01-11     温房网 1814 21

今天是BC省中小学全面开学的第一天,原本熊孩子在家待久了,又推迟了一周开学,家长也带烦了。尤其是在家工作的爸妈,遇到孩子骚扰,巴不得把孩子发送出去。


往年开学季送孩子去上学都是高高兴兴,今年父母怎么都笑不出来。华人朋友把孩子送去上学的直观感受就是:人挺少的!不知道是感染了人少,还是大家请假没来……


校长特地嘱咐:如果不回去上课,需要打给办公室沟通情况。




image.pngimage.png


他们充满了未知的恐惧,毕竟现在Omicron传播太厉害了


image.png


别说华人了,就连对病毒稍微持开放态度的老外,在各大媒体上都在表露自己“Mixed emotions”复杂的情绪。




image.png


顶着一半疫苗注射率上学的5-11岁小孩

真的要用另一种方式实现“群体”免疫吗?


首先,这些开学的孩子们,从5岁到11岁的小学生,有将近一半没有预约上疫苗,他们一共有35万人!加拿大公共卫生部在去年11月19日批准了5-12岁的孩子打疫苗,然而这个时间点明显晚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的是也就在半个月之后,Omicron开始登陆加国,在本地肆虐。


image.png


现在带来的后果就是,一半BC省5-11岁的孩子没有任何疫苗的情况下,要去群聚上学。


image.png

再来看看政府数据,过去感染住院和死亡,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没有打疫苗的人!


image.png


虽然Omicron的重症率本身就不高,但也是基于加拿大80%以上的人口打疫苗的情况下来看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虽然重症几率不高,但住院率已经飙破单日6000了(超过去年高峰时期的5000)。


现在再把这些没有打疫苗的孩子扔到最前线,大家内心还是充满了问号。


image.png


不止是BC,隔壁省的家长也是忧心忡忡。


image.png


不过,隔壁美国的家长画风就真的很不一样,他们虽然也怀着复杂的心情把孩子送去学校,但比我们的想象边际更开放一些。有美国华人家长甚至开始讨论到底是感染一遍好,还是打疫苗好家长群得出的结论竟然是感染一遍更好!!!


1641841434(1).png


随着美国CDC对疫情“感冒”化的态度,从10天隔离时间缩减为5天,各国也在各个政策上效仿,包括加拿大缩短隔离时间,BC省面对面开学。相对来说,日增破1.6万的安省比较保守,整个都封锁起来避避风头。从今天的数据来看,安省控制好多了↓


image.png


1月3日,加拿大第一人口大省安大略省政府宣布,该省中小学开学时间推迟两个星期至1月17日


BC省此番冒着最高峰的感染数据把孩子送回学校,基本也是“感冒”化的处理方式了。BC省新任教育部长珍妮弗·怀特赛德(Jennifer Whiteside)是属于比较激进和赞成孩子In-person学习的,她认为,小孩必须亲自到学校,否则没有办法和同龄人互动以及完成应该学习的知识


image.png


关于这块,之前有媒体特地撰写过疫情之下长大的孩子,这两年有什么不同,里面特别提到了和外界隔离教育,确实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对社会的认知造成一些影响。


这些都是对的,但真的急这一时吗?因为现在BC和整个加拿大都是在顶峰时期。如此不管不顾,是不是真的效仿美国打算通过得病毒来产生“免疫”呢


至少温哥华的华人家长还是非常反对的!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华人社交媒体上的观点,华人都不希望用自己的孩子冒险。

image.png


送不送孩子去上学?

华人家长快打起来了!


目前,从搜罗到的华人社群的观点来看,支持送孩子去上学还是不送去上学的,一半一半,两方阵营各自有自己的强大观点支撑。


支持回去上学的家长↓


image.png

image.png


理由一:已经带够自己的孩子了,不想管疫情这回事了!如果感染了,大不了放在家里隔离,现在Omicron症状这么轻,隔离能自愈。


image.png


理由二:上网课不能学到东西(回答来自10年级家长)。


image.png

image.png


理由三:大孩子升大学不去,怎么行?如果是12年级的孩子,因为已经打了疫苗又面临升大学的问题,如果不去学校上学,恐怕会影响上大学。


image.png

image.png


理由四:别人去,自己的孩子不去会“社会性死亡”。


image.png


理由五:疫情以来,一直按照学校的方针走,也四平八稳没有太大问题。


image.png


支持不回去上学的家长:


理由一:先不去,感染太严重,可以拖字诀,拖一周看看情况。


image.png


需要请假吗?需要,找各种理由请假就好。


image.png

故意请假,想要暗中观察的人家长还真不少↓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不过有朋友认为,不去上学编造理由,长期来说不是办法,还显得不太真诚。老实说害怕Covid,学校应该会理解,也会根据家长的诉求和及时沟通做出防疫政策上的调整。


理由二:不去,有人已经感染了!


image.png

image.png


理由三:小孩上幼儿园,不存在跟不跟得上的问题,不去影响不了啥。

image.png


理由四:不去,家长可以自己对孩子负责。


image.png


理由五:政府已经半放弃状态了,去了也保护不好孩子。


image.png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能够明显感觉到支持回去的低龄儿童的家长,如果是已经能够接受孩子感染大不了隔离的,可能已经开始在疫情长期的折磨之下,打开观念了。

1641842639(1).png


其实,Omicron的弱毒化,以及重症率明显不如Delta这些报告,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家长逐渐放开自己的思维,也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前两天Glowbal news一篇评论新闻占据第一热度已经3天了,从数据来说,这个观点非常有道理。英国和南非以及非洲周边各国,都是在顶峰时期往下骤降,其过程就是半个多月。这很有可能预测着,加拿大也会有差不多的曲线和节奏,会在一月中下旬迎来拐点,在二月开始明显降低。


image.png


南非和周边各国的数据曲线↓

image.png


英国在迎来近乎20万顶峰时,在最近迎来了三连降,但根据最新数据,它没有非洲那么顺利回落,也有小范围的回弹。


image.png


加拿大今天的新增和死亡数有了回落的趋势,这究竟是不是拐点,还需要再等待观察看看↓



这个趋势也适用于其他省↓


究竟是像南非一样一跌到底,还是像英国一样跌中有升,未来一周挺关键的。


此前打了疫苗感染Omicron免疫力增1000倍的学说也可以作为“乐天”家长的定心丸。


支持把孩子送回去还是留在家里,仿佛已经不是对病毒本身的观念碰撞了,而是家长思维差异(保守或开放),对趋势发展的判断差异罢了。

不过有朋友认为,不去上学编造理由,长期来说不是办法,还显得不太真诚。老实说害怕Covid,学校应该会理解,也会根据家长的诉求和及时沟通做出防疫政策上的调整。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能扫描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

 unnamed.jpg

做个看完就转的好同志

相关新闻